查看原文
其他

姊妹刊物 | 《史林新苗》第三十五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唐潮杂志 2022-03-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史林新苗 Author 史林新苗





《史林新苗》第35期





 目录

 内容摘要

1




西汉的“将相不辱”与皇权专制

韩光宸


“将相不辱”在西汉成为了一种政治惯例,其本质是君臣矛盾的特殊应对处理方式。西汉时期,“将相”的范围在实践中有所扩大,大体以三公九卿级和正式将军为主。总体看来,“将相不辱”在西汉逐渐从理想化的君臣状态变成彻底被皇权利用的政治手段,并在皇权与将相大臣们的反复博弈中成为了一种有程式、有惯例的“故事”。“将相不辱”的主动权被皇权牢牢掌控,一方面,皇权在司法形式上对高级官员给予优待,给审判蒙上体面的面纱,以德饰刑,利于柔化君臣矛盾和减轻舆论压力;另一方面,皇帝越过一般程序,用个人意志控制高级官员的生命权,隐性地排除了司法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实质上加强了皇权专制。





2




五一廣場東漢簡牘中的賊捕掾

胡熠


五一廣場東漢簡牘中所見的臨湘縣賊捕掾由於長期活動在鄉亭,實際被劃分爲部賊捕掾與鄉賊捕掾。部賊捕掾以亭部爲理事之所,鄉賊捕掾設置在鄉中,兩者均屬於“亭”系統,存在人員的相互流動。從命名和兼任情况來看賊捕掾的設置帶有很大的臨時性。縣賊捕掾在性質上屬於廷掾的一種,除了追捕調查等一般職能外,還可以兼任勸農掾,這是與賊曹掾在職能上最大的區别。在臨湘縣的文書流轉中,賊捕掾使用私人名印,上呈的文書由縣丞及相關人員打開,打開後的文書根據具體内容被分到不同的部門進行處理。





3




《逸周书》研究综述

(1949—2020)

曾浩


从整体时间跨度的角度来说,学界对《逸周书》的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研究成果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增,对《逸周书》研究的问题也逐渐多元化、广泛化。从史学角度对《逸周书》的研究切入角度较多,对其成书问题、具体篇目的研究以及制度思想都有涉及。但是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当下学者重点关注的是清华简所见《逸周书》篇目的研究工作。关于其具体篇目和制度思想,虽然大多数篇目都有涉及,但也呈现出研究的极不均匀性。政治、经济以及礼仪典制方向一直被偏重,军事思想等相对地显得被冷落,需要加强。《逸周书》文学性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大,从艺术特色、语言文体到人物形象都有涉及,但人物形象的分析较为局限和笼统,对其文学性的分析也大多只是针对文体和词汇词性,研究领域还需再扩展。






4




民国初年荆江两岸的测绘革新与

地方水利治理

——以《万城堤防辑要》为中心

吴晨勇


自清始,荆江南北两岸的水利纠纷持续不断,因为荆江长期向南岸而不向北岸分流的水利格局,以及统治者重北岸堤防而轻南岸堤防的修筑理念,“北强南弱”的失衡局面形成,南岸绅民由此引申出了明代大学士张居正“舍南救北”的水利传说。民国五年,万城堤工局总理徐国彬依靠近代勘测技术对荆江河道及两岸堤防进行测绘,测得北岸大堤仅比南岸高出一丈不等,然而北岸地面几乎在江面以下,南岸地面反而高出江面丈余,得出了荆江南北两岸堤防形势“南强北弱”的结论。凭借着新技术与新认识,徐国彬着手治理荆江,禁筑、平毁南北两岸私垸,意图提高两岸堤防的防洪能力以及平息南北之间持续不断的水利纠纷。在徐国彬任内,他运用全新的勘测手段及由此得出的科学数据治理荆江,保证了荆江大体安澜,但其调解南北两岸水利纠纷的愿望彻底落空。





5





失落的人才:

民初政争视野中的熊希龄内阁

邓楚麟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为调和各方政治势力,择时任热河都统的熊希龄出面组阁,与熊关系密切的进步党由是遂得进入政治中枢,形成所谓“第一流人才内阁”。熊希龄内阁面临总统选举和起草宪法两大民初焦点,且熊希龄等人又以投机于袁世凯与国会之间为生存战略,从而置己于民初政治漩涡的中心。 袁世凯推倒国会后,熊内阁失去回旋余地,也因副署命令而声望大跌,事实上丧失了政策的执行力,最终只有倒台一途。熊内阁之解体归根结底系民初激烈的政治斗争使然,预示了袁世凯集权统治的建立。





6





民国时期的女性同性爱欲与情感实践

——以陶思瑾案为考察中心

张茜


民国时期,同性爱可谓是一个在社会中值得注意的现象。1932年杭州发生了一起两名女学生因同性爱猜忌相妒而引发的惨杀案即陶思瑾案,该案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在媒体的长期报道下,该案当事人刘梦莹与陶思瑾的私人日记、信件等也被公之于众,从中呈现了她们二人的个体化情感世界,展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同性爱欲与情感实践。刘、陶个人情感表达的背后是民国时代的情感风尚,及其与国族的关系,并能进一步反映出近代中国本土语境下女同性爱中女性主体的存在、欲望与表达等问题。





7





陈登原的著史观念与学术贡献

薛淇文


陈登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经济史、文化史等领域均有重要创获。他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又坚持“中华文化本位”观和重“时”“地”“人”的人物评价观。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学术研究,参与“五朵金花”的历史问题讨论,并撰述了《国史旧闻》等学术论著,在以史料为导向同时完成理论与现实的统一。对陈登原的著史观念进行梳理,不仅可以展示陈氏的史学成就及其贡献,而且可以管窥时代风貌对知识分子学术研究方向与内容的形塑。





8





试析欧洲中世纪婚姻中的父权

——以阿伯拉尔与爱洛伊丝为中心

古闻昕


阿伯拉尔与爱洛伊丝是十二世纪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宗教禁欲主义与世俗父权的纠葛中演变成一场悲剧。通过分析阿伯拉尔与爱洛伊丝在父权阴影下的成长、二人高雅爱情中的瑕疵、婚姻悲剧的产生以及走向,展现了父权因素在教俗婚姻变革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体现了两性关系在社会变动当中的演变,也展现了中世纪盛期独特的婚姻生态与社会状况。





9





大正新风:

第一次山本内阁时期对华政策解析

孙怡


大正民主运动初期上台的第一次山本内阁,面对中国辛亥革命后复杂的国内政治局面,重新制定了外交方针,欲在与列强协调的基础上强化在中国满蒙乃至全境的经济利益,并将外交权力统一到外务省。为实施该方针,日本参与到六国借款团中,向中国提供改革借款。而后又与北洋政府和蒙古王公签订满蒙铁路的借款协定。籍此,日本获取了盐税监督权,扩张了满铁势力,巩固了在中国的经济根基。但因日本国内各方尤其右翼势力的反对,遭遇重重阻力,终令山本内阁短短一年便止步于国内政治博弈。第一次山本内阁的外交政策及其挫折表明一战前旧外交才是日本的主流,但同时,以“协调外交”为代表的新外交萌芽也正是从该时期孕育而出。





10





历史学本科生学术社团调查及其发展分析

卢月婷 李明 王鹤淞


组建历史学本科生学术型社团是促进本科生阶段学术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学术社团编辑刊物、举办论坛、组织各种学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社团成员的能力、开拓眼界,同时也可为全国历史学专业学子搭建起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历史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拓展。通过对三个成功案例的分析与对二十余个社团的综合考察,总结整理出学术型社团发展的可借鉴经验与现今仍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类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史林新苗》创刊于2001年,是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各类高校历史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内部学术交流刊物,旨在搭建面向历史系本科生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刊物由张岂之先生、彭树智先生和黄留珠先生三位历史名家担任学术顾问,由历史学院各专业方向的老师组成学术指导委员会。

《史林新苗》下设有“古史新证”“近世研究”“世界史探”“思想争鸣”“读史札记”“研究综述”“毕业论文”“项目论文”和“学术动态”等多个栏目,欢迎全国各高校本科生惠赐稿件。











往期推荐:

斯年已尽,潮生未满|唐潮2020年推送合辑

西岳史风 || 王三义:池岸秋香教泽近——记忆中的大学课堂与大学老师

姊妹刊物 | 《史林雏鸣》征稿启事

西岳史风 || 周晓薇:君子之儒行而为教——牡丹园怀念黄永年先生

西岳史著 || 焦杰《身份与权利:唐代士族家庭妇女研究》 出版



图文来源/史林新苗公众号

责任编辑/江炜炜

审核/丁点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